Loading...

Glossary term: 地球自转

Description: 地球有两个同时进行的运动:每天绕自转轴自转和每年绕太阳公转(轨道)。地球绕自转轴自转产生了昼夜现象,这是由于在地球自西向东转动的 24 小时周期内,特定地点相对于太阳的位置会逐渐按规律发生变化。

Related Terms:



See this term in other languages

Term and definition status: The original definition of this term in English have been approved by a research astronomer and a teacher
The translation of this term and its definition is still awaiting approval

The OAE Multilingual Glossary is a project of the IAU Office of Astronomy for Education (OAE)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IAU Office of Astronomy Outreach (OAO). The terms and definitions were chosen, written and reviewed by a collective effort from the OAE, the OAE Centers and Nodes, the OAE National Astronomy Education Coordinators (NAECs) and other volunteers. You can find a full list of credits here. All glossary terms and their definitions are relea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CC BY-4.0 license and should be credited to "IAU OAE".

If you notice a factual or translation error in this glossary term or definition then please get in touch.

Related Media


北斗七星,七颗明亮的星星,形状像一个水瓢,在一年四个季节分别观察,每次都呈现不同的角度

四季的北斗

Caption: 2022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OAE天文摄影比赛静态天体图案类别获奖作品。 随着地球围绕太阳运动,夜空中恒星的位置在一年中也会发生变化。这幅马赛克作品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它是 2020 年全年在意大利威尼托地区拍摄的四季图像,显示了小熊座和大熊座的明显运动。随着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夜空中恒星的位置在一年中似乎也会发生变化。诞生于意大利威尼托地区的这幅拼接图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这幅作品的拍摄贯穿了2020年的四季,展示了小熊座和大熊座的视运动。 小熊座是北天球的一个星座,包含了北天极。在我们这个时代,北天极的位置由一颗明亮的恒星——北极星来标记。几个世纪以来,北极星一直被用于北半球的导航,因为在大约200年的时间里,北极星几乎一直精确处于北天极的位置。但在中世纪和古代,并没有北极星,北天极位于没有恒星的黑暗区域,因此古希腊人将小熊座视为更容易辨认的大熊座的伙伴。在古希腊人眼中,这两个星座中最亮的几颗恒星也是一辆战车,正如公元前3世纪的阿拉图斯在著名的教诲诗中所写的那样。大熊座最有名的星群由七颗恒星组成,在北半球各地有不同的名称。希腊人认为它是一辆战车,中国人称它为“北斗七星”,古罗马人则将它视作“七牛”。 古希腊人认为,朝着大熊座上方的地平线方向行进,就意味着朝着熊的国度(北欧)前进。如果考虑到七颗亮星附近所有较暗的恒星,就能清楚地辨认出一种动物。他们认为这是一只母熊,因为希腊神话将这种动物与仙女卡利斯托联系在一起,卡利斯托的故事描述了女性的启蒙仪式。 大熊座的得名是出于导航的目的——对希腊人来说,向着大熊座出现的地平线方向行进,就意味着前往熊的国度(北欧)。如果考虑到七颗亮星附近所有较暗的恒星,就能清晰地辨认出一只动物。他们认为这是一只母熊,因为希腊神话将母熊与仙女卡利斯托联系在一起,她的故事描述了女性的启蒙仪式。 左上方是春季傍晚拍摄的照片,左下方是夏季傍晚拍摄的同一片夜空。按照逆时针方向,我们在右下方看到的是秋季的夜空,而右上方最后显示的是冬天的这部分夜空。请注意,小熊座和北斗七星的相对位置并没有变化,但所有恒星似乎都围绕北极星转了一圈——这颗指向正北的恒星位于地球自转轴与天球相交处。 因此,星座在一年中的移动可以看作地球钟或是地球日历,被古代文明用来测量自己在一年中所处的时间,并预测季节的变化。例如,它有助于确定播种和航海的最佳时间,因为风会随着季节而变化。
Credit: Giorgia Hofer/IAU OAE

License: CC-BY-4.0 Creative Commons 署名 4.0 国际 (CC BY 4.0) icons


繁星划出的数百条小弧线以地平线附近的一个点为中心形成同心圆。一棵树矗立在前景中。

博特尔四级光污染下的南半球星轨

Caption: 这张令人叹为观止的照片是 2020 年 6 月 25 日在印度尼西亚西爪哇库宁安省西里穆斯市凌加梅卡村的晴朗夜空下拍摄的,照片中的星轨掠过南半球的天际。星轨是地球自转所导致的恒星表观运动,当长时间跟踪时,就会产生这些令人着迷的光弧。因为这张照片是在赤道附近拍摄的,所以恒星所围绕旋转的点(南天极)靠近地平线。摄影师使用智能手机上的星轨功能,在较长时间内拍摄了一系列图像,并将它们叠加在一起。前景引人注目的大树增添了画面的深度,使上方天体的运动与地面的静止形成了鲜明对比,同时也遮掩了周围的一些光污染。世界不同地区的夜空景色各异,令人惊叹,使人们意识到保护各地黑暗天空的重要性。
Credit: Slamat Riyadi/IAU OAE (CC BY 4.0)

License: CC-BY-4.0 Creative Commons 署名 4.0 国际 (CC BY 4.0) icons


银河从左下角到右上角呈对角线条状。随着视频的推进,它变得水平。

拉西亚的南天

Caption: 这段视频展示了银河在茫茫星空中的璀璨光芒。在群星的大剧场中,南十字星座占据了一席之地,其独特的十字形状在本视频的顶部可见,就在银河系上方,稍微向右。随着视频的推进,南十字座慢慢消失在视野。这个天文记号是南半球的一个突出特征,具有文化和导航意义,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航行路标。与银河的壮观相伴的是两朵麦哲伦云,它们是在遥远天空中翩翩起舞的伙伴。船底座星云为宇宙全景增添了空灵缥缈的光辉,在黑暗中描绘出一种璀璨的色调。在这场天体芭蕾中,温和的绿色笼罩着大气层,这种现象被称为 "气辉",为夜空增添了一抹微妙的荧光。地面上也有飞机从头顶飞过和车辆在天文台建筑之间行驶的景象。这幅延时摄影是从智利的拉西亚天文台拍摄的,它是一扇通往迷人星舞的窗口,让我们得以一窥银河系令人惊叹的美景和南天的地标。
Credit: José Rodrigues/IAU OAE (CC BY 4.0)

License: CC-BY-4.0 Creative Commons 署名 4.0 国际 (CC BY 4.0) icons


南十字星指向南天极,天空似乎围绕南天极旋转

阿塔卡马沙漠的美丽夜晚

Caption: 这幅延时摄影作品拍摄于 2023 年 6 月从智利圣佩德罗德阿塔卡马,展现了南十字星在夜空中壮丽的旅程,指引着南天极周围的天空旋转,直到它优雅地落下。满天繁星的画布展示了银河的壮丽,以及围绕南天极旋转的大麦哲伦云和小麦哲伦云。显著的星座包括十字、半人马座、天蝎座和以前的阿尔戈船座(船尾座、帆座、船座)也都可见。整个景象在夜幕降临后不久开始,捕捉到坎普斯星的耀眼下降,这颗明亮的星星即将沉入地平线。在序列中,可以隐约看到经过的飞机、闪烁的汽车车灯、漂浮的云朵以及神秘的空气辉光。在一个惊艳的时刻,一颗流星划过天空,璀璨的火球在大约第41秒时短暂点亮画面的右下角。随着序列的发展,升起的月亮优雅地照亮了风景,把光辉洒在静卧于阿塔卡马盐滩干燥尘土中的古老树干上。这段迷人的夜空之旅在黎明前结束,提供了一瞥交织在圣佩德罗·阿塔卡玛夜晚风景中的天体奇迹。
Credit: Uwe Reichert/IAU OAE (CC BY 4.0)

License: CC-BY-4.0 Creative Commons 署名 4.0 国际 (CC BY 4.0) icons


当北斗七星在天空中移动时,射电望远镜的天线也随之旋转。

用撒丁岛射电望远镜 SRT 观测北斗七星

Caption: 这段延时摄影捕捉了来自国家天体物理研究所 (INAF) 的 64 米撒丁岛射电望远镜 (SRT) 周围的恒星运动,特别是在天球背景下著名的北斗七星。随着飞机飞过和射电望远镜旋转,著名的北斗七星在天空中下沉,镜头也随之移动。恒星的轨迹与射电望远镜的巨大天线之间的和谐互动,为 2019 年 9 月拍摄的宇宙芭蕾谱写了一曲令人着迷的视觉颂歌。
Credit: Antonio Finazzi/IAU OAE (CC BY 4.0)

License: CC-BY-4.0 Creative Commons 署名 4.0 国际 (CC BY 4.0) icons


夜空中的恒星小弧线形成了一个圆形图案。右侧有两条虚线。

星轨

Caption: 这张拍摄于2022年10月的照片是在印度阿马尔提亚村(Amartiya)帕诺提耶(Panotiya)的黑夜中拍摄的,展现了夜空中美丽的星轨。摄影师仅用一部智能手机和一个三脚架就捕捉到了这些星轨——它们是我们星球自转的视觉证据,因为每一条星轨都代表着地球自转时恒星的明显运动,创造出令人着迷的宇宙光影编舞。恒星有不同的颜色,有的闪着蓝光,有的泛白,暗示着它们不同的温度和组成。此外,一架飞机的细微轨迹与永恒的星空之舞短暂的交汇在一起,宁静的星空与下方熙熙攘攘的生命活动形成了鲜明对比。
Credit: Govind Gurjar/IAU OAE (CC BY 4.0)

License: CC-BY-4.0 Creative Commons 署名 4.0 国际 (CC BY 4.0) icons


北斗七星在天空中下沉,其柄部扫过的圆圈比星群的碗部更大。

莫诺湖上空的北斗七星

Caption: 北斗七星优雅地移动于加利福尼亚州莫诺湖超凡脱俗的凝灰岩层之上。延时摄影捕捉了北斗七星穿过北方地平线直至下合的过程。在莫诺湖的纬度(+38°)上,北斗七星的星星几乎都是环极星,除了阿尔凯德(Alkaid)。北极星位于地平线之上38°的位置,正好在视野的右上角之外。月光将大地笼罩在柔和的光晕中,随着月亮落下,光晕逐渐变暗,整个场景陷入黑暗之中。
Credit: Fabrizio Melandri/IAU OAE (CC BY 4.0)

License: CC-BY-4.0 Creative Commons 署名 4.0 国际 (CC BY 4.0) icons


树木、望远镜、山脉和天文台背后旋转星空的延时摄影。

旋转的地球

Caption: 这段延时摄影视频捕捉到了来自世界不同角落的两个标志性星座,一段跨越了多个大陆的宇宙之旅正在展开。从中国开始,北斗七星在夜空中熠熠生辉,作为文化叙事中的坚定向导,它的光芒标志着这场漫长的天体征途的开始。北斗七星的勺口二星指向北极星,随着星空的旋转,北极星似乎保持静止不动。在尼泊尔的崇山峻岭中,北斗七星的熟悉感依然存在,在随着地球的自转而不断变化的全景中,它是一个可靠的锚点。来到智利,南十字星点缀着苍穹,象征着南半球的星空。来自智利的画面展现了银河系映衬下的南十字星。在纳米比亚,H.E.S.S.天文台的望远镜出现在视频中。随后,在遮天蔽日的大树下,北斗七星继续在天体中熠熠生辉,与满天繁星交相辉映。利用不同的技术——鱼眼镜头、静态相机和地球运动跟踪,每一帧画面都展现了南十字星在各种不同地景映衬下的壮丽景象。这些以星轨和地球自转为标志的序列,突出了北斗七星和南十字星的永恒存在,架起了跨越南北两个半球的桥梁,沟通了世界文化,连通了天体之美。
Credit: Jianfeng Dai/IAU OAE (CC BY 4.0)

License: CC-BY-4.0 Creative Commons 署名 4.0 国际 (CC BY 4.0) ic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