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Glossary term: 昴宿星團

Description: 昴宿星團是金牛座的一個星團。昴宿星團是一個由一千多顆恆星組成的疏散星團,距離地球約 440 光年。按照天文學標準,昴宿星團相對年輕,年齡估計在 7000-1.5 億年之間。在大多數情況下,肉眼可以看到昴宿星團的六到九顆成員星。

作為一個著名的星團,昴宿星團在全球各地的文化中都有著豐富的神話和民間傳說。它在晨空中的首次出現是一些社會曆法中的重要標誌,包括毛利新年的標誌。其西方名稱“七姐妹星團”來自與該星團有關的希臘傳說。

Related Terms:



See this term in other languages

Term and definition status: The original definition of this term in English have been approved by a research astronomer and a teacher
The translation of this term and its definition is still awaiting approval

This is an automated transliteration of the simplified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is term

The OAE Multilingual Glossary is a project of the IAU Office of Astronomy for Education (OAE)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IAU Office of Astronomy Outreach (OAO). The terms and definitions were chosen, written and reviewed by a collective effort from the OAE, the OAE Centers and Nodes, the OAE National Astronomy Education Coordinators (NAECs) and other volunteers. You can find a full list of credits here. All glossary terms and their definitions are relea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CC BY-4.0 license and should be credited to "IAU OAE".

If you notice a factual or translation error in this glossary term or definition then please get in touch.

Related Media


蝴蝶結形狀的獵戶座懸掛在乾燥的岩石地貌上,天狼星作為一顆明亮的恆星,出現在兩塊岩石柱之間。

冬季星座

Caption: 2022 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 OAE 天體攝影比賽第二名,類別:天體圖案的時間流逝。 天狼星是夜空中最亮的恆星,它時而升起,時而落下,時而掠過。有時還能看到獵戶座、金牛座和昴星團等星座和小行星。在第一個場景中,上述星座被半透明的金色面紗遮住。接下來的場景中,它在深藍色的夜空中升起。在其中一個場景中,一顆行星明亮地點綴著暗淡的雙魚座。 這些視頻是在地球上各種景觀和文化遺產的上空拍攝的。其中一些只是簡單地展示了沙漠中的古蹟,而另一些則展示了揮舞著樹葉的棕櫚樹。 2022年IAU OAE天文攝影大賽天體運動時間序列類別二等獎 天狼星是夜空中最亮的恆星,照片中展現了它的升起、落下及穿越天空的軌跡。有時還能看到星座和星群,包括獵戶座、金牛座和昴星團。在第一場景中,這些星座被半透明的金色薄霧籠罩。接下來的場景展示了它在深藍色夜空中升起的情景。在其中一個場景中,一顆明亮的行星點綴在微弱的雙魚座星群中。 這些視頻取景於地球上的多種自然景觀和文化遺址。一些畫面展示了沙漠中的歷史遺跡,而另一些則拍攝了帶有搖曳棕櫚樹的風景。
Credit: 阿米爾雷扎·卡姆卡爾/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教育辦公室

License: CC-BY-4.0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 4.0 國際 (CC BY 4.0) icons


在銀河的前方,我們可以看到沙漏狀的獵戶座和明亮的昴宿星團。

斯皮什地區的暖冬之夜

Caption: 2022 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 OAE 天體攝影比賽靜態天體圖案類獲獎作品。 這張照片於 2022 年 1 月在斯洛伐克拍攝,展現了銀河的廣袤區域與繁複的星座群像。北半球夏季星座低垂於畫面右下方,天鵝座與天琴座的亮星穿透地平線的人造光源。冬季與秋季星座群集北天,諸多明亮恆星承載著多元文化敘事。 北美拉科塔人將獵戶座腰帶視為野牛脊柱("Tayamnicankh, 塔亞姆尼坎克")。在希臘神話中,獵戶座常被描述為獵人,追逐著昴星團七姐妹,而阿拉伯傳統將追逐者簡化為單星——金牛座右眼恆星畢宿五(Aldebaran),其名源自阿拉伯語"al-dabaran"(追隨者)。 畫面右下方地平線處,黃道光從雙魚座經白羊座延伸至昴星團附近,勾勒出行星與月球的運行軌跡。昴星團與畢宿星團在此路徑上形成"天界之門",天體偶爾會穿過此門進入銀河。古巴比倫人將行星視為綿羊,獵戶座則被稱作"天界真牧者",其牧杖延伸至黃道。羅馬傳統中,昴星團與銀河上方的亮白恆星五車二(Capella)被視作山羊,可追溯至該區域的埃及古星座。 畫面中右部樹冠上方可見秋季四邊形、仙女座星系與W形仙後座。其左側銀河中央區域是英仙座,仙後座上方的仙王座則補全天界家族圖譜。仙女座傳說源自今以色列地區的希臘故事,根植於敘利亞傳統——古巴比倫人視其區域為愛欲女神之地,敘利亞人則視為豐饒女神之所。傳說中仙女座被鎖於雅法(今特拉維夫)海岸的礁石上,英雄珀爾修斯(其名可能意為"波斯人",今伊朗)將其救贖。 山谷中可見城鎮燈火,地平線上方的黃色光暈來自於光汙染嚴重的大城市。
Credit: Robert Barsa/IAU OAE

License: CC-BY-4.0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 4.0 國際 (CC BY 4.0) icons


新月位於兩顆明亮行星的左側。右側可以看到昴星團。

月球-水星-昴星團相合

Caption: 2022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OAE天文攝影比賽靜態天體圖案類別榮譽獎作品。 這張照片展示了年輕的月牙,其右側是昴星團中的九顆最亮的恆星(其中一顆被雲層遮擋)。照片中央是水星,看上去略帶紅色。 這幅圖片更傾向於表明昴星團可能由七顆星組成。然而,觀察者被雲層誤導了——五顆星組成了一輛小戰車,一顆緊挨著車把,另外三顆在四邊形的另一端。如果沒有雲層,八顆星將清晰可見。 蛾眉月與昴星團相伴的這種天象僅在北半球的春天才能看到。因此,古巴比倫人利用它來確定一年中的第二個月,並判斷是否需要閏月。至少早在公元前第二個千年,巴比倫人就利用多個星群來確定月份。每隔五天,下一個星群就會在隱沒於日光後再次出現。為了確定閏年的必要性,使太陽年和陰曆年同步,巴比倫人使用了多個星群,而不僅僅是昴星團。例如,他們還利用了明亮的心宿二和天狼星,並觀測到了它們伴月的天象以及偕日昇的天象。現代猶太教和現代伊斯蘭教仍在遵循傳統,使用巴比倫的一些天文規則。然而,鑑於星座由於歲差而發生了移動,而且如今我們也有了計算曆法的手段,這種蛾眉月和昴星團相伴的天象就不再那麼有用了,儘管它依然如此優美。因此,古巴比倫和中巴比倫的傳統僅存留了基本的形式。此外,長期以來一直聲稱青銅時代歐洲的內布拉星盤上描繪了這種天象,但這種說法不太可能屬實。 本照片於2022年5月在意大利厄爾巴島拍攝。
Credit: Giulio Colombo/ IAU OAE

License: CC-BY-4.0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 4.0 國際 (CC BY 4.0) icons


一簇耀眼的藍色恆星照亮了周圍的星雲氣體。

M45昴星團與壯麗的塵埃

Caption: 2022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OAE天文攝影比賽靜態天體圖案類別榮譽獎作品。 這張照片於2021年10 月在埃及西奈半島聖凱瑟琳的達爾艾德拍攝,展示了昴星團——一個被俗稱“七姐妹星”的疏散星團。 昴星團位於金牛座的西北部。金牛座源自古巴比倫人甚至蘇美爾人的信仰,它被當時的人們稱為天牛,是天神所擁有的強大生物。在巴比倫晚期,昴星團被稱為“牛背上的鬃毛”。在中國,這個星宿也被稱為“毛髮”(譯者注:其實“昴”並沒有“毛髮”的含義,可能僅僅是其讀音與“毛”相似,使作者產生了誤解),但這並不一定意味著東亞和西亞對這個星宿的稱呼有任何聯繫,儘管有人假設這兩個文明通過絲綢之路的建立而進行了交流。 在古巴比倫的文獻中,並沒有出現將昴星團稱為“毛髮”的記載。相反,昴星團在蘇美爾語中被稱為“星團”,而蘇美爾語中的這個詞被後來的語言作為借詞所引入。蘇美爾和巴比倫早期的宗教將所有星座與特定的神靈聯繫在一起,包括天神、惡魔、神使。昴星團與一位被稱為“七”的冥界神靈有關,被認為是七種會說話的武器或全副武裝的神靈的集合體。後來希臘人將其命名為“七姐妹星”,可能是源於不同文化間對這一古老宗教聯繫的誤解,因為事實上並不能在這個星團中看到七顆星。 昴星團在天空中確實非常顯眼,因此被用於多種文化目的,如確定曆法和春分。然而,在文化天文學中,它的重要性經常被誇大。由於用七個圓點表示昴星團的傳統源於古代蘇美爾信仰,因此將石器時代以來歐洲、亞洲和美洲的洞穴牆壁和考古遺址上的七個圓點解釋為昴宿星團時,我們應該慎重起見。 現代天體物理學發現,昴星團非常年輕,因此在古代肯定沒有額外的恆星。此外,我們還知道,昴星團中所見的明亮恆星只是整個疏散星團的核心區域,該星團其實由散布在天空中的數百顆恆星組成,在任何方向的延展尺度都超過明亮核心的一到兩個直徑。這張照片甚至沒有顯示出整個星團。昴星團距離地球大約400光年,從天文學的角度來說是比較近的。
Credit: Mohamed Usama/IAU OAE

License: CC-BY-4.0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 4.0 國際 (CC BY 4.0) icons


獵戶座在圖像底部呈現沙漏狀。金牛座上方呈 V 形,其中有一個小星團

獵戶座,攝於羅馬尼亞

Caption: 2022 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 OAE 天體攝影比賽靜態天體圖案類獲獎作品。 這幅攝於2012年8月羅馬尼亞的影像,定格了夜空中最具辨識度的兩大星座——獵戶座(Orion)與金牛座(Taurus)的瑰麗身姿。 獵戶座(獵人)低懸天際,其最耀眼的恆星參宿四(Betelgeuse,阿拉伯語"巨人腋下")熠熠生輝,三顆明珠串聯成著名的"獵戶腰帶"星群。上方金牛座(黃道星座之一)承襲巴比倫"天之公牛"神話——這頭被吉爾伽美什王與恩奇都斬首獻祭的神獸,犄角處簇擁著昴星團(Pleiades,七姊妹星團)。影像中可見兩大行星:圍欄旁的金星(Venus)與牛首上方的木星(Jupiter)。 不同的文化將這些星座的恆星納入自己的神話中。在羅馬尼亞基督教化後的星空解讀中,獵戶座衍生出四大民間星座。其中"三聖徒"(Trisfetitele)以獵戶腰帶三星對應巴西爾、格列高利與約翰三位聖徒,該星群亦被稱作"東方三博士"或"三王星",折射出深厚的基督教文化烙印。 與此相反,農事曆法則孕育出"小耕犁"與"鐮刀"星座:前者由獵戶四邊形南端連至左肩,後者自左足參宿七(Rigel)延伸至腰帶三星,構成弧形鋤刃,昭示麥收時節。而"尋寶鑽"星座(Great Auger)則以腰帶為鑽柄,參宿四為鑽尖指向雙子座北河三(Pollux)——民間傳說末日臨近時,此鑽將指引寶藏所在。 獵戶眾星多承阿拉伯古名:腰際參宿三(Mintaka,意為"腰帶")、參宿一(Alnitak,"束帶")與參宿二(Alnilam,"珍珠項鍊")共築金帶;左足參宿七(Rigel,"巨人之足")巍然矗立。左肩"女戰士星"(Bellatrix)源自拉丁語,右腿" Saiph"則取自阿拉伯獵戶佩劍之名。
Credit: Alex Conu/IAU OAE

License: CC-BY-4.0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 4.0 國際 (CC BY 4.0) icons


明亮、彌漫的銀河被斑駁的黑斑打斷,拱衛著寒風凜冽的大地。

冬季銀河

Caption: 2022 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 OAE 天體攝影比賽靜態天體圖案類獲獎作品。 本影像攝於2019年2月意大利威尼託大區的密蘇里納湖(Lago di Misurina),呈現冬夜星空與雪原交輝的奇景。 銀河弧光下,夜空中最亮的天狼星(Sirius/大犬座α)閃耀於東南方。在希臘神話中,這顆"燃燒者"隸屬獵戶座忠犬——大犬座(Canis Major)。其左側的小犬座(Canis Minor)以"先犬星"(Procyon/南河三)為主導,該星名暗示其先於天狼星升起的特性。獵戶座位於大犬座右側,其標誌性"腰帶三星"清晰可辨。 獵戶座右上方樹冠處,金牛座的畢宿星團(Hyades)與昴星團(Pleiades)構成傳說中的"天界之門",此處恰為黃道與銀河兩大天球基準圈的交匯點。希臘神話中,金牛化身喻指宙斯誘拐腓尼基公主歐羅巴的傳說。 金牛座上方銀河弧緣,御夫座主星五車二(Capella)粲然生輝。這顆恆星在印度教中被視為創世神梵天之心,而巴西博羅羅原住民則將御夫座部分星群與鄰座恆星共組"凱門鱷星座"。 金牛座右側可見英仙座(Perseus),其內的英仙座h+χ雙星團被古希臘人視為英雄珀爾修斯神劍的寒光。這位斬殺海怪、解救安德洛墨達的傳奇人物,其故事經奧維德史詩流傳至今。影像中同樣可見呈W形的仙後座(Cassiopeia)——希臘詩人阿拉托斯筆下象徵"天國之鑰"的星群,在印度天文傳統中對應莎米什塔公主,在泰國喻指蝙蝠,於阿拉伯古星象中則化身駱駝。 林木間隙處,肉眼可辨的仙女座星系(Andromeda Galaxy)靜靜懸浮。
Credit: Giorgia Hofer/IAU OAE

License: CC-BY-4.0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 4.0 國際 (CC BY 4.0) icons


火星的拼接圖像,呈現為一系列紅點,呈壓扁的Z字形圖案。

火星逆行

Caption: 這幅照片捕捉到了火星的天體華爾茲,它在固定恆星的背景下展示了引人入勝的逆行運動。火星在其軌道上出現逆行現象,是由於地球和火星繞太陽運行的速度不同。地球的運動速度較快,偶爾會領先於火星,從我們的角度看去,就會產生這顆紅色星球發生了逆行運動的錯覺。當火星和太陽分別位於地球的兩側,即所謂的“火星沖日”時,這種逆行運動就會發生。從2022年8月14日到2023年4月5日,智能手機拍攝的這幅火星圖像見證了攝影師在菲律賓巴丹的寧靜環境中的堅持不懈和精益求精。攝影師經歷著變幻莫測的天氣和不斷變化的天體排列,每隔五到八天就精心拍攝一次。在整個過程中,攝影師沒有使用任何外部鏡頭或望遠鏡拍攝到了35幅不同的火星圖像,並需要將它們與一幅展現了廣袤星空的背景圖像進行對齊。這幅背景圖像由54幀疊加而成,每幀曝光15秒。融合這些圖像需要對它們進行精確對齊,並對火星進行裁剪,以便使其位置居中,從而在星空背景下顯示火星的逆行。這一復雜的過程通過遮罩將圖像完美無縫地融入背景,突出了火星獨特的運動軌跡。在圖像的右下角,可以看到昴星團。
Credit: Rob Kerby Guevarra/IAU OAE (CC BY 4.0)

License: CC-BY-4.0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 4.0 國際 (CC BY 4.0) icons

Related Diagrams


Taurus appears as a y shape with the open end pointing NE. The ecliptic passes WSW to ENE in Taurus’s northern half

Taurus Constellation Map

Caption: The constellation Taurus along with its bright stars and surrounding constellations. Taurus is surrounded by (going clockwise from the top) Perseus, Aries, Cetus, Eridanus, Orion, Gemini and Auriga. Taurus’s brightest star Aldebaran appears in the middle of the constellation. Taurus lies on the ecliptic (shown here as a blue line), this is the path the Sun appears to take across the sky over the course of a year. The Sun is in Taurus from mid May to late June. The other planets of the Solar System can often be found in Taurus. Taurus lies mostly north of the celestial equator with a small part in the celestial southern hemisphere. The whole constellation is visible at some point in the year to whole planet except for the Antarctic and a small region around the North Pole. Taurus is most visible in the evenings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winter and southern hemisphere summer.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aurus we can find the supernova remnant M1 (commonly known as the Crab Nebula), marked here with a green square. In Taurus’s north-east find one of the sky’s most famous open stars clusters M45 (the Pleiades), marked here with a yellow circle. Many of the stars near Aldebaran (but not) Aldebaran are members of another star cluster, the Hyades. However this cluster is close to the solar system so is too dispersed on the sky to have a Messier object designation like the Pleiades has. The y-axis of this diagram is in degrees of declination with north as up and the x-axis is in hours of right ascension with east to the left. The sizes of the stars marked here relate to the star's apparent magnitude, a measure of its apparent brightness. The larger dots represent brighter stars. The Greek letters mark the brightest stars in the constellation. These are ranked by brightness with the brightest star being labeled alpha, the second brightest beta, etc., although this ordering is not always followed exactly. The dotted boundary lines mark the IAU's boundaries of the constellations and the solid green lines mark one of the common forms used to represent the figures of the constellations. Neither the constellation boundaries, nor the line marking the ecliptic, nor the lines joining the stars appear on the sky.
Credit: Adapted by the IAU Office of Astronomy for Education from the original by IAU/Sky & Telescope

License: CC-BY-4.0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 4.0 國際 (CC BY 4.0) ic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