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Glossary term: 地球自轉

Description: 地球有兩個同時進行的運動:每天繞自轉軸自轉和每年繞太陽公轉(軌道)。地球繞自轉軸自轉產生了晝夜現象,這是由於在地球自西向東轉動的 24 小時週期內,特定地點相對於太陽的位置會逐漸按規律發生變化。

Related Terms:



See this term in other languages

Term and definition status: The original definition of this term in English have been approved by a research astronomer and a teacher
The translation of this term and its definition is still awaiting approval

This is an automated transliteration of the simplified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is term

The OAE Multilingual Glossary is a project of the IAU Office of Astronomy for Education (OAE)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IAU Office of Astronomy Outreach (OAO). The terms and definitions were chosen, written and reviewed by a collective effort from the OAE, the OAE Centers and Nodes, the OAE National Astronomy Education Coordinators (NAECs) and other volunteers. You can find a full list of credits here. All glossary terms and their definitions are relea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CC BY-4.0 license and should be credited to "IAU OAE".

If you notice a factual or translation error in this glossary term or definition then please get in touch.

Related Media


北斗七星,七顆明亮的星星,形狀像一個水瓢,在一年四個季節分別觀察,每次都呈現不同的角度

四季的北斗

Caption: 2022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OAE天文攝影比賽靜態天體圖案類別獲獎作品。 隨著地球圍繞太陽運動,夜空中恆星的位置在一年中也會發生變化。這幅馬賽克作品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它是 2020 年全年在意大利威尼托地區拍攝的四季圖像,顯示了小熊座和大熊座的明顯運動。隨著地球圍繞太陽公轉,夜空中恆星的位置在一年中似乎也會發生變化。誕生於意大利威尼托地區的這幅拼接圖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這幅作品的拍攝貫穿了2020年的四季,展示了小熊座和大熊座的視運動。 小熊座是北天球的一個星座,包含了北天極。在我們這個時代,北天極的位置由一顆明亮的恆星——北極星來標記。幾個世紀以來,北極星一直被用於北半球的導航,因為在大約200年的時間裡,北極星幾乎一直精確處於北天極的位置。但在中世紀和古代,並沒有北極星,北天極位於沒有恆星的黑暗區域,因此古希臘人將小熊座視為更容易辨認的大熊座的夥伴。在古希臘人眼中,這兩個星座中最亮的幾顆恆星也是一輛戰車,正如公元前3世紀的阿拉圖斯在著名的教誨詩中所寫的那樣。大熊座最有名的星群由七顆恆星組成,在北半球各地有不同的名稱。希臘人認為它是一輛戰車,中國人稱它為“北斗七星”,古羅馬人則將它視作“七牛”。 古希臘人認為,朝著大熊座上方的地平線方向行進,就意味著朝著熊的國度(北歐)前進。如果考慮到七顆亮星附近所有較暗的恆星,就能清楚地辨認出一種動物。他們認為這是一隻母熊,因為希臘神話將這種動物與仙女卡利斯托聯繫在一起,卡利斯托的故事描述了女性的啟蒙儀式。 大熊座的得名是出於導航的目的——對希臘人來說,向著大熊座出現的地平線方向行進,就意味著前往熊的國度(北歐)。如果考慮到七顆亮星附近所有較暗的恆星,就能清晰地辨認出一隻動物。他們認為這是一隻母熊,因為希臘神話將母熊與仙女卡利斯托聯繫在一起,她的故事描述了女性的啟蒙儀式。 左上方是春季傍晚拍攝的照片,左下方是夏季傍晚拍攝的同一片夜空。按照逆時針方向,我們在右下方看到的是秋季的夜空,而右上方最後顯示的是冬天的這部分夜空。請注意,小熊座和北斗七星的相對位置並沒有變化,但所有恆星似乎都圍繞北極星轉了一圈——這顆指向正北的恆星位於地球自轉軸與天球相交處。 因此,星座在一年中的移動可以看作地球鐘或是地球日曆,被古代文明用來測量自己在一年中所處的時間,並預測季節的變化。例如,它有助於確定播種和航海的最佳時間,因為風會隨著季節而變化。
Credit: Giorgia Hofer/IAU OAE

License: CC-BY-4.0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 4.0 國際 (CC BY 4.0) icons


繁星劃出的數百條小弧線以地平線附近的一個點為中心形成同心圓。一棵樹矗立在前景中。

博特爾四級光汙染下的南半球星軌

Caption: 這張令人歎為觀止的照片是 2020 年 6 月 25 日在印度尼西亞西爪哇庫寧安省西里穆斯市凌加梅卡村的晴朗夜空下拍攝的,照片中的星軌掠過南半球的天際。星軌是地球自轉所導致的恆星表觀運動,當長時間跟蹤時,就會產生這些令人著迷的光弧。因為這張照片是在赤道附近拍攝的,所以恆星所圍繞旋轉的點(南天極)靠近地平線。攝影師使用智能手機上的星軌功能,在較長時間內拍攝了一系列圖像,並將它們疊加在一起。前景引人注目的大樹增添了畫面的深度,使上方天體的運動與地面的靜止形成了鮮明對比,同時也遮掩了周圍的一些光汙染。世界不同地區的夜空景色各異,令人驚嘆,使人們意識到保護各地黑暗天空的重要性。
Credit: Slamat Riyadi/IAU OAE (CC BY 4.0)

License: CC-BY-4.0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 4.0 國際 (CC BY 4.0) icons


銀河從左下角到右上角呈對角線條狀。隨著視頻的推進,它變得水平。

拉西亞的南天

Caption: 這段視頻展示了銀河在茫茫星空中的璀璨光芒。在群星的大劇場中,南十字星座占據了一席之地,其獨特的十字形狀在本視頻的頂部可見,就在銀河系上方,稍微向右。隨著視頻的推進,南十字座慢慢消失在視野。這個天文記號是南半球的一個突出特徵,具有文化和導航意義,幾個世紀以來一直是航行路標。與銀河的壯觀相伴的是兩朵麥哲倫雲,它們是在遙遠天空中翩翩起舞的夥伴。船底座星雲為宇宙全景增添了空靈縹緲的光輝,在黑暗中描繪出一種璀璨的色調。在這場天體芭蕾中,溫和的綠色籠罩著大氣層,這種現象被稱為 "氣輝",為夜空增添了一抹微妙的熒光。地面上也有飛機從頭頂飛過和車輛在天文臺建築之間行駛的景象。這幅延時攝影是從智利的拉西亞天文臺拍攝的,它是一扇通往迷人星舞的窗口,讓我們得以一窺銀河系令人驚嘆的美景和南天的地標。
Credit: José Rodrigues/IAU OAE (CC BY 4.0)

License: CC-BY-4.0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 4.0 國際 (CC BY 4.0) icons


南十字星指向南天極,天空似乎圍繞南天極旋轉

阿塔卡馬沙漠的美麗夜晚

Caption: 這幅延時攝影作品拍攝於 2023 年 6 月從智利聖佩德羅德阿塔卡馬,展現了南十字星在夜空中壯麗的旅程,指引著南天極周圍的天空旋轉,直到它優雅地落下。滿天繁星的畫布展示了銀河的壯麗,以及圍繞南天極旋轉的大麥哲倫雲和小麥哲倫雲。顯著的星座包括十字、半人馬座、天蠍座和以前的阿爾戈船座(船尾座、帆座、船座)也都可見。整個景象在夜幕降臨後不久開始,捕捉到坎普斯星的耀眼下降,這顆明亮的星星即將沉入地平線。在序列中,可以隱約看到經過的飛機、閃爍的汽車車燈、漂浮的雲朵以及神祕的空氣輝光。在一個驚豔的時刻,一顆流星劃過天空,璀璨的火球在大約第41秒時短暫點亮畫面的右下角。隨著序列的發展,升起的月亮優雅地照亮了風景,把光輝灑在靜臥於阿塔卡馬鹽灘乾燥塵土中的古老樹幹上。這段迷人的夜空之旅在黎明前結束,提供了一瞥交織在聖佩德羅·阿塔卡瑪夜晚風景中的天體奇蹟。
Credit: Uwe Reichert/IAU OAE (CC BY 4.0)

License: CC-BY-4.0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 4.0 國際 (CC BY 4.0) icons


當北斗七星在天空中移動時,射電望遠鏡的天線也隨之旋轉。

用撒丁島射電望遠鏡 SRT 觀測北斗七星

Caption: 這段延時攝影捕捉了來自國家天體物理研究所 (INAF) 的 64 米撒丁島射電望遠鏡 (SRT) 周圍的恆星運動,特別是在天球背景下著名的北斗七星。隨著飛機飛過和射電望遠鏡旋轉,著名的北斗七星在天空中下沉,鏡頭也隨之移動。恆星的軌跡與射電望遠鏡的巨大天線之間的和諧互動,為 2019 年 9 月拍攝的宇宙芭蕾譜寫了一曲令人著迷的視覺頌歌。
Credit: Antonio Finazzi/IAU OAE (CC BY 4.0)

License: CC-BY-4.0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 4.0 國際 (CC BY 4.0) icons